推广平台

UFO研究

 找回密码
 探索(注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切换浏览模式:树形   平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27UFO”重大事件定量分析 王思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ansuozhe 发表于 2016-2-21 22: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始探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探索(注册)  

x
1987年827日重大UFO事件综述和定量分析

王思潮

(通讯地址:210008  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13727日第四次修改)

   最近《北京UFO研究》2016年第一期P156刊登了章云华先生的《上海重大UFO事件再探》文章,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提到“8.27UFO,下面就这次1987年827日重大UFO事件,介绍我对该事件的调查和定量分析。

摘  

本文根据1987827UFO 35份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和调查报告,归纳了这次事件的基本观测事实,分析了该事件的特征,提出了1987.8.27UFO是特殊空间飞行器喷射物质的可能性。这个飞行器一面在410公里以上的高空飞行,一面旋转又一面喷射物质,这个螺旋状UFO就是由喷射物质散射高空太阳光的现象造成这次奇特现象。当时从地面看,太阳刚下山不久,但阳光仍可照射到飞行器喷射物质。飞行器本身相当小,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以观测到。

1987年827UFO的定量分析表明,自然现象的可能性可以排除,日本H-1火箭燃料泄放造成1987.8.27UFO的可能性可基本排除。

这次UFO的飞行高度数据和在第二阶段有没有上升和速度加速,是争论议的焦点。本文提出和讨论了这次UFO高度的定量分析方法,UFO的飞行高度和距离是研究UFO机制的关键数据;本文还提出和讨论了这次UFO第二阶段是否上升和加速的分析方法,UFO特征的确定是分析UFO性质的基础。

从1987827UFO事件 35份和1986.8.27UFO14份事件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与调查报告定量分析,这两次UFO有可能是外星飞行器喷射物质所致。

    我们应将UFO的调查研究引向定量半定量科学分析。现在已进入定量科学分析的时代,有些研究者还停留在对UFO的定性猜测,如果对疑难的重大UFO事件还停留在定性猜测,尤其是对该UFO的基本数据都不清楚,是难以分析UFO性质的。

综  

   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后,一位小朋友好奇地问:“航天员老师您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能看到UFO吗?” 王亚平回答还未看到。那么,有没有小朋友亲眼看到过呢?有,其中一位就是浙江天台中学初中生范江南,请看他精彩的1987.8.27UFO观测报告。

“1987年,8月27日晚,天气晴,是入秋以来最热的一天,气温最高35℃。吃过晚饭后,我们在自家(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五关里巷11号)的阳台上和外婆、爸爸、妹妹在乘凉。约19时55分,我突然发现西偏北太阳下山的方向,与地平线约30°的远处天空,出现一个发光物体,约100瓦电灯泡那么亮,向我们头顶方向飞来,没有一点声音,并且越来越亮。到头顶时,有光线向下射来,很明亮比较耀眼,然后再朝东偏南方向继续前去,这时一个亮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向四周弥漫开螺旋形的光圈,不断扩散,亮点继续旋转并继续前进,在东偏南与地平线30°左右的夹角时消失。这时我连忙下楼去看电子表,为19:57。(电子表在19:00时与中央电台的北京夏令时间搞对过)。全过程约1分钟余。因为速度非常快,取照相机都来不及。这时西边天空由于太阳下山不久尚存弱光,而东南方向则已黑暗了。北斗尚不能看清楚,但北极星已经能看得很清楚了。

这个现象和科普杂志上介绍以及有关于飞碟的科教片上讲得不一样。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外婆说:“她七十多岁了,还没看见过。”请叔叔阿姨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

随信附不明飞行物运动轨迹示意图。

  (王思潮注:这次观测地点地理经纬度:121°.05 E;29°.2 N)

                        浙江省天台中学初二(1)班学生 范江南

                           1987年8月27日20时

通讯地址:浙江省天台县城关五关里巷11号”



一些网友在网上看到范江南的观测报告,都深表称赞,并很想了解这次UFO是何方神圣所为。

   这是一次重大的UFO事件,目击者不仅有范江南,还有我国东部五省一市众多的目击者。1987.8.271955分至58分,一颗明亮的光团状、螺旋状UFO从西向东,飞越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夜空,远在福建的公众也观测到这一神奇的UFO

当时空军飞行员毛学臣等正在上海上空夜航,观测到这个神秘的UFO从高空下降,开始速度较慢,随后向东急剧地上升。这次UFO事件共收集到各地观测报告数百份,包括飞行员、天文、气象、地质等专业人员和爱好者的细致观测,为定量的科学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7.8.27事件在海内外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著名的上海《科学》杂志对这一重大UFO事件作了详细介绍。

而且对一事件争论的深度、广度相当大。在中国、美国和日本都对此关注,在UFO界内部、在航空航天界内部都有不同的学术观点。

主要的学术观点有:1、日本H-1火箭液体燃料的泄放;  2、我们尚未掌握的自然现象;  3、特殊飞行器喷射物质。

笔者从1987.8.27UFO上百份观测报告和1986.8.27UFO五十多份观测报告分别选取了35份和14份质量较高且观测地点不同的观测报告,对这两次UFO的基本观测事实、特性和机制进行了定量的科学分析,并进行了比较。


一、1987.8.27UFO的基本观测事实和分析

  • 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和持续时间。
      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和持续时间是从19时55分至19时57分45秒(北京夏令时,下同),从飞行员毛学臣的观测数据,全过程持续时间约为2分45秒。
    对时间的估计,一位学者从112份目击报告中归纳为1987.8.27的19时50分至20时10分;另一位学者将其归纳为19时52分至20时。
    有没有可能从观测报告中去粗取精;使时间定得精确些。有可能。
    飞行员毛学臣和浙江天台中学范江南的时间报告较准确,从毛学臣的记录、出现时间应为1987年8月27日19时55分,消失时间为19时57分45秒。整个目击过程为2分45秒,这是根据飞行仪表中的飞行钟的时间。从浙江天台中学范江南的时间报告,约19时55分,他突然发现西偏北太阳下山的方向,与地平线约30°的远处天空,出现一个发光物体,在东偏南与地平线30°左右的夹角时消失。这时我连忙下楼去看电子表,为19:57。(电子表在19:00时与中央电台的北京夏令时间校对过)。全过程约1分钟余。
    飞行员毛学臣的时间报告持续时间为两分45秒,较长。这是由于由于飞机高度在1000米以上,视野比地面观测者远。地面观测者能观测到从西边低空至东面低空全程的持续时间要短一些,约为一分多钟。
    (二)1987.8.27UFO的飞行方向。
    这也是重要的基本数据;也有可能确定得较精确些。
    从对飞行员毛学臣的观测数据和飞经头顶上空的江西玉山、安徽屯溪、浙江天台、松阳、常山等地观测报告可知1987.8.27UFO由西偏北约10°飞向东偏南10°;基本上是西向东飞行方向,略向南倾斜。
    (三)1987.8.27UFO的飞行路线和速度变化
    从对飞行员毛学臣和气象专业工作者陈锋的观测和江苏如皋、福建莆田、江西玉山、安徽屯溪、浙江天台、松阳、常山等地的观测报告的综合分析,1987.8.27 UFO开始出现在湖北省南部,向东偏南10°飞行,飞行高度在下降,在东径约120°、北纬约28°.5地区上空时高度降到最低,随后飞行高度上升,速度加速,并飞向日本冲绳岛地区上空。
    这次UFO在第二阶段飞行高度有没有上升和速度加速,是有争论的。
    在章云华“8.27UFO是日本H—1A火箭的辩析”修改稿中,他认为“在笔者收到的目击报告中以及统计数据中,确实有对“8.27UFO”升降情况的描述。但是,在112份目击报告中,仅有11份,占9.8%。笔者还要加一句:在101份和11份目击报告之间,笔者宁肯选择101份而放弃11份。当然,其他人愿意反其道而行之,抛开大多数,着眼绝少数,以此作推论,笔者无权干涉,但深信:好在文章是白底黑字永远留存的。”
    我愿意与章云华商榷这件事,这涉及到对突发事件众多观测报告如何调查分析UFO的特征。
    从我对我国十多次重大UFO事件大量观测报告的分析看,较多的报告比较简略,主要起目击范围的作用;而质量较高的目击报告所占比例较少,但一些质量较高的目击报告如能相互验证,它们对于分析该事件的基本观测事实和特征,所起到的作用是主要的。
       我认为“随后飞行高度上升,速度加速”这个特征是可信的,这个特征得到不止一份质量较高的目击报告的证实,这点我与吴嘉禄的观点是相同的。吴嘉禄在《千万人亲眼目睹的UFO案例--记上海8.27UFO事件》一文中说到:“气象观测员、飞机驾驶员看到这次不明飞行物飞行轨迹中有明显的拐点,同时,地面目击者杨培根先生在目击后的回忆效果图中也可看出先下降再上升等,使目击者都感到异常、奇异。这种轨迹上的拐点和上升的速度大大大于下降的速度这是最难用现有的运动学理论来解释的。”
    这与交通逃逸事件有一定相似,尽管在场目击者可能有几十人之多,但各人关注重点不一(包括救治伤者等),加上肇事汽车很快逃逸,能记下车牌号码的目击者很少,但只要能记下车牌号码的目击者是相互独立且能相互验证或基本相互验证,其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四)1987.8.27UFO的飞行高度
        UFO的飞行高度和距离是研究UFO机制的关键数据。
       吴嘉禄先生在《千万人亲眼目睹的UFO案例--记上海8.27UFO事件》文章中,认为“这个不明飞行物飞行中,高度的判断是相当困难的事。”

  • 我认为疑难的重大UFO事件高度判断确实困难,但1987.8.27UFO的飞行高度还是可以定量分析的。
    首先从对飞行员毛学臣的观测数据和飞经头顶上空的江西玉山、安徽屯溪、浙江天台、松阳、常山等地观测报告可知1987.8.27UFO由西偏北约10°飞向东偏南10°;基本上是西向东飞行方向,略向南倾斜。
    然后,从对飞行员毛学臣和气象专业工作者陈锋的观测和江苏如皋、福建莆田、江西玉山、安徽屯溪、浙江天台、松阳、常山等地的观测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分析1987.8.27UFO的飞行路线和速度变化,它开始出现在湖北省南部,向东偏南10°飞行,飞行高度在下降,在东径约120°、北纬约28°.5地区上空时高度降到最低,随后飞行高度上升,速度加速,并飞向日本冲绳岛地区上空。
    再从由江苏泰兴、如皋等地观测的仰角和1987.8.27UFO的飞行路线,可计算出该UFO在东径约120°、北纬约28°.5地区上空的高度为(410±50)千米。

  • 对1987.8.27UFO的飞行高度还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估计。吴嘉禄先生在《千万人亲眼目睹的UFO案例--记上海8.27UFO事件》文章中,还认为“气象观测员判断云层的高度、飞机驾驶员飞行中判断的高度都是比较精确的,他们作为目击者均判断这一个明亮清晰的螺旋型的不明飞行物是飞行在大气对流层的中高空。”
    从吴嘉禄《八.二七UFO事件不是日本H-1火箭所造成的》一文 114份目击报告的目击情况概述,可以看出:

目击高度:2000米以下占据6.7% 10000米占58.3% 25000米以上占8.3%  未注明占16.7%


    那么,25000米以上仅占8.3%目击报告。按这个统计数据,我们是否会宁肯选择75%(高度不在25000米以上)目击报告,而放弃8.3%高度在25000米即25公里以上目击报告,放弃8.27UFO是日本H—1A火箭(上百公里高度)的观点呢。

   实际上,我认为,对疑难的重大UFO事件靠各地目测感觉的统计是难以定出距离和高度的。

   气象观测员判断云层的高度是比较精确的、但这次UFO不是云层;飞机驾驶员飞行中判断飞机的高度也是比较精确的,但这次UFO不是飞机。如果这个不明飞行物是飞行在大气对流层中,也就是在十几公里以下,那么,相距约350公里的福建莆田是很难观测到的,该处地理经纬度119°.25 E25.°2 N。他们观测报告如下:“我们家处福建莆田东部沿海,与南日岛隔海相望,87.8.27北京夏令时19:56,在家房子附近一颗树上方大约300~400米的高空,发现一“不明飞行物体”,此物为长椭圆形,中心有一个亮点(亮点大小形如一只220V25W电灯泡,且明亮),此物通体发出桔红色的光, 中心附近呈雾状,从西向东飞越视野角度大约成120°~130°,自西向东北偏东方向飞且高度不断升高,先缓慢后快速飞行,在持续时间约40秒后全部消失。
林金明等四人草于8.27晚20:30   福建莆田平海卓东滩”。

  这次UFO基本上是西向东飞行方向,而南北目击范围却有800公里之大,如果它飞行在大气对流层中,也就是在十几公里以下,是不会有这样大的目击范围。而且,南北两端的目击仰角都比较大,如果它飞行在大气对流层中,也就是在十几公里以下,那更不可能在南北端有这样大的仰角。北边江苏如皋向南的仰角约为四十度;南端福建福建莆田看到是在家房子附近一颗树上方较高的高空。

所以说,对疑难的重大UFO事件靠单个地点的目测感觉和各地目测感觉的统计是难以定出距离和高度的,需要另辟蹊径。这次1987.8.27UFO飞行高度的定量分析方法,与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底边长度和同一底边的斜角角度可测出直角三角形的高这种方法有些相似,只不过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面,计算时要考虑球面。同时它需要多个地点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

(五)1987.8.27UFO变化的两阶段

第一阶段:光团状(从湖北省南部至浙江松阳地区上空)开始呈亮星状,逐渐变大,呈稍大的光团状。

第二阶段:1987.8.27光团中的亮点出现旋转,并较快转出较大的螺旋状发光物;圈数也在增加。

(六)1987.8.27UFO螺旋状发光体的视直径和自转周期。

从江苏泰兴和浙江宁海的观测报告,可分析出自转周期约为8秒。

从浙江常山、余姚和宁海的观测报告可分析出螺旋状发光体视直径分别约为1.25°、1.7°和2.3°;最大圈数约为2.5圈。


二、1987.8.27UFO事件的基本特征

(一)空间特征  飞行在410公里以上的近真空空间。

从湖北省南部上空至浙江松阳地区上空飞行高度在下降,下降至约410公里左右;此后飞行高度上升。观测到的飞行距离约为1500公里。

(二)运动特征

1、运动速度   第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14±3)公里/

从浙江松阳、长兴和江苏泰兴观测到1987.8.27UFO的角速度和观测地点离该UFO的直线距离可算出1987.8.27UFO在第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14±3)公里/秒。这个飞行速度超过了第一与第二宇宙速度(7.9公里/秒与11.2公里/秒)。

2、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1987.8.27UFO在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明显加速。

(三)亮度、颜色和形态特征

1987.8.27UFO的中心发光体呈桔黄色,很耀眼,似100瓦灯泡。该UFO的螺旋环带也为桔黄色。

1987.8.27UFO在第一阶段由亮星状演变成稍大的光团状。在第二阶段,由中心亮点旋转出较长较大的螺旋状光带。

(四)物理特征

1)自转周期约为8秒。

2)1987.8.27UFO的喷气状态变化、喷射速度和距离

第一阶段 喷气速度约为0.2公里/秒;

第二阶段 喷气速度约为0.6±0.1公里/

由浙江常山、余姚等地观测到1987.8.27UFO的视直径、最大圈数、观测地点离该UFO的直线距离和自转周期可以计算出上述数据。

喷射距离可达11公里。也就是说这次螺旋状UFO直径可达22公里,

3)1987.8.27UFO有闪光现象

4) 上海西南角和浙江天台的观测报告表明1987.8.27UFO在第一阶段未和第二阶段初有光柱向下射。


三、1987.8.27UFO的机制讨论

  • 由1987.8.27UFO的空间特征、运动特征(超过第一、第二宇宙速度,第二阶段呈螺旋状并有明显升高和加速特征)和物理特征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特殊的空间飞行器。
    个特殊的空间飞行器一面飞行、一面旋转又一面喷射物质所产生的奇特现象,当时从地面看,太阳刚下山不久,但阳光仍可照射到410公里以上的高空。这个直径约22公里的螺旋状UFO是由喷射物质散射高空太阳光的现象,并非飞行器本身,飞行器本身相当小,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以观测到。


  • 日本H-1火箭燃料泄放造成1987.8.27UFO的可能性可基本排除。
        我和章云华在空间飞行器这一点上看法是相同的,但在是什么飞行器上,有不同的学术观点。
        这次UFO有无可能是日本H-1火箭液体燃料泄放所产生的现象?
        今年05月21日萧颙在新民晚报发表“螺旋状UFO哪里来”文章,认为是“该火箭上升到几百公里高处完成使命后,就被抛离第三级火箭,在一个短寿命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但它的燃料箱里还剩下一些未用完的液氢和液氧,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火箭迅速发热,内部的液氢和液氧急剧气化、膨胀,最后冲开阀门泻入太空。”
         但在上海科学杂志40卷1期(1988年1月)《1987年8月27日UFO的目击和探
    讨》一文中,海航天局研究员刘宗映已明确指出“H-1是一枚三级运载火箭。第三级
    火箭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来说,一旦点火,就一次很快烧完,
    不会有残余火药释放出来。”
       还有学者认为“它的第二枚火箭继第一枚火箭把卫星推入离地面100多公里的太空
    中,即熄火脱落,在近地轨道上飞行。晚上8时左右,当这级火箭发动机的阀门自动打
    开,向外抛洒剩余液体燃料时”。
       我认为,如果是日本H-1火箭液体燃料的泄放,不可能高达每秒600米的喷射速度;而且,这颗一面飞行一面旋转一面泄放燃料的日本H-1火箭也不可能在第二阶段高度上升,并加快飞行速度。所以日本H-1火箭燃料泄放成因的可能性可基本排除。
       在《1987年8月27日UFO的目击和探讨》一文中,上海航天局研究员刘宗映还详细分析了日本H-1火箭的性能,并对比1987年8月27日UFO的情况,他已表明1987.8.27UFO不是日本H-1火箭释放燃料造成的。
       他最后说“据上分析,我认为上海出现的 UFO不是火箭燃料大量释放所致的。如果
    设想是H-1火箭出故障后再入大气层燃烧或二级发动机因涡轮泵入口压力太低而使发动
    机长时间出现不正常的低压燃烧而发光,这是可能的,不过这也仅是多种可能因素中的
    一种”。
       那么,是否存在刘宗映后面的设想呢?事实上也不存在,刘宗映的设想是1987年8
    月27日UFO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发表的,我后来的调查分析,1987年8月27日UFO的飞
    行器物质喷射速度可高达每秒600米,并非不正常的低压燃烧而发光或向外抛洒剩余液
    体燃料所能做到,如果是H-1火箭出故障后再入大气层燃烧,那将是火流星现象,与这次螺旋状UFO形态完全不同。
      (三)有无可能是我们尚未掌握的自然现象。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
    因为1987.8.27UFO显示出明显的飞行器特征,并非显示出自然现象的特征。而且1987.8.27UFO在飞行最低点时,势能最低,如果是自然物体,它上升后势能增加,速度会下降,不会加速。
       我也尚未看到主张自然现象观点的学者列出他们的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
       (四)1987.8.27UFO与1986.8.27UFO有可能属于同一类的特殊飞行器,这一类飞行器有高度的机动性,可能有反地球引力的能力,这是现代人类所做不到的。因此这两次UFO存在外星飞行器的可能性。
        无独有偶,在一年前的同一天,即1986年8月27日,在我国也发生一次螺旋状UFO,笔者对1986.8.27UFO各地质量较高的14份观测报告作了深入分析。
    1986.8.27UFO出现在当天北京夏令时22时20分至22时34分。目击范围是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和四川。
    1986.8.27UFO与1987.8.27UFO的相似之处是:1)同是螺旋状UFO。2)中心发光体很亮,亮于织女星(0等星)。3)飞行高度约为400公里。4)自转周期约为10秒。5)飞行距离都较远,1986.8.27UFO飞行了900公里。说明这两次UFO的机制可能有某种内在关系。
    两次UFO不同之处:1)1986.8.27UFO飞行方向与1987.8.27UFO相反,它是由东飞向西。2)1986.8.27UFO飞行的平均速度仅为每秒1公里。
    1986.8.27UFO的基本特征很难用人类空间飞行器来解释。该UFO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的1公里/秒和900公里的较远距离,若是人类飞行器,早已陨落。
    对于1987.8.27螺旋状UFO,人类火箭燃料泄放不会在第二阶段同时升高和加速飞行的。
         因此,从1987年8月27日UFO 35份1986.8.27UFO14份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与调查报告定量分析,这两次UFO有可能是外星飞行器喷射物质所致。

  • 四、将UFO的调查研究引向定量半定量科学分析
    现在已进入定量科学分析的时代,有些研究者还停留在对UFO的定性推测或定性猜测,如果对疑难的重大UFO事件还停留在定性推测或定性猜测,尤其是对该UFO的基本数据都不清楚,是难以分析UFO性质的。
    UFO的飞行高度和距离是研究UFO机制的关键数据。主流科技界的代表人物首先就
    是质疑UFO的高度和距离数据,认为如果UFO的飞行高度和距离不清楚,人们怎么可能
    对UFO的本质下什么结论。
    剑桥文丛 《天外智慧》一书(让·德曼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一
    针见血指出:
    “我们不能否认,直至今天我们也没有得到证明其存在的严肃的记录。所报告的看
    见了UFO都仅仅是看见,而且只是几次单纯的看见(不管证据是否可信),这同真正的
    科学观测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无论如何,如果有一个UFO被真正证实的活,它将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财富的
    一部分。我们能说的只是:科学家原则上是不反对UFO的。
    ……我们应该注意,这些天文学家们已经预先考虑了各种可能性,但是,他们没有
    试图去猜想距离,不像大多数沉溺于UFO的人,他们一般会犯这种致命的错误。斯梅
    特和海因诺特考虑了很多的可能性,从在高度为几千米上空的一架飞机,到在几万千
    米远处运动着的一颗彗星。由于不知道真正的距离,所以,这个我们只知道看起来2
    度大小的物体的,其真正的大小可能介于100米到1000千米之间。这种差别是巨大的
    ,人们怎么可能对UFO的本质下什么结论呢!”  

  •    同时,对UFO的结论应在深入调查分析之后,首先应尽可能全面深入调查,尽可能分析全部的基本观测事实和基本特征,并作定量半定量科学分析,再进一步分析其机制;而不是看上去像什么就作为自己的观点,先入为主去寻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观测事实,结果是越看越像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不利于自己观点的基本观测事实和基本特征(例如这次8.27UFO在第二阶段飞行高度上升和速度加速;第二阶段的喷气速度约为0.6±0.1公里/秒等)。

  • 2012年6月16日神九UFO引起公众的强烈兴趣,猜测和推测竟有九类十四种之多。而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就可得出神九UFO的基本观测事实和基本特征,就不难排除绝大多数的猜测和推测。

  • 近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天文学,还是物理学、生物学等各门科学,都大大突破了人类原有的知识领域,有不少重大的发现和原始创新。几十年来,UFO探索也已取得大量质量较高的观测报告,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科学探索,应亮出鲜明的科学创新时代精神,科学创新是科学探索研究的灵魂,当然这种创新应在深入调查和定量半定量科学分析基础上,同样应重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同样应欢迎科学质疑。我国有些UFO学者是挺聪明的,可惜他们停留在只用已知的知识范围去解释疑难的重大UFO事件,不愿越雷池一步,这影响他们聪明才智的进一步发挥,令人惋惜。

  • 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以开放的态度科学探索UFO,勇于创新,重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开展科学质疑。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建造UFO定量半定量科学分析的创新升级版。

  •                致  谢
    感谢吴嘉禄和章云华两位提供了1987年8月27日UFO的调查报告和有关资料。感谢各地观测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观测报告。

  • 参考文献1、1987年8月27日UFO的目击和探讨,1988,上海科学杂志(40卷1期,1988年1月)
  • 2、蔡贯枋,首次访问空中目击者,摘自(上海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研究会自然科学通讯第一期)
  • 3、吴嘉禄,2008,千万人亲眼目睹的UFO案例——记上海8.27UFO事件,上海重大UFO事件学术讨论会报告 2008.10.28
    4、章云华,2008,8.27UFO是日本H-1A火箭的辩析,上海重大UFO事件学术讨论会报告 2008.6.28
    5、1987.8.27UFO安徽徽州观测报告
    6、1987.8.27UFO安徽广德观测报告
    7、1987.8.27UFO江苏泰兴观测报告
    8、1987.8.27UFO江苏如皋观测报告
    9、1987.8.27UFO江苏海门观测报告
    10、1987.8.27UFO江苏戚墅堰观测报告
    11、1987.8.27UFO江苏苏州观测报告
    12、1987.8.27UFO上海西南角观测报告
    13、1987.8.27UFO上海嘉定观测报告
    14、1987.8.27UFO浙江余姚观测报告
    15、1987.8.27UFO浙江嘉兴解放军战士观测报告
    16、1987.8.27UFO浙江兰溪观测报告
    17、1987.8.27UFO浙江松阳物探队观测报告
    18、1987.8.27UFO浙江天台观测报告
    19、1987.8.27UFO福建福安观测报告
    20、1987.8.27UFO福建莆田观测报告
    21、吴嘉禄,2007,八.二七UFO事件不是日本H-1火箭所造成的《UFO科学论坛》    论文
    22、萧颙,螺旋状UFO哪里来 新民晚报2013年05月21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赞2 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董巍 发表于 2016-2-23 09:39 | 只看该作者
此飞行物在八十年代的长春也出现过一次,我姐姐还亲眼看到,和这个一模一样的螺旋状,记得长春当地报纸还做了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切换浏览模式:树形   平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